在武汉的街头巷尾,汉口银行217家网点如坚固堡垒,2万余份防非宣传折页传递着守护的温度,上千次咨询解答构筑起信任的桥梁。作为扎根武汉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汉口银行始终以“服务本地、服务实体、服务中小”为使命,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融入血脉,用科技赋能监测、以协作凝聚合力、靠宣传筑牢防线,在荆楚大地上书写着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
在数字化时代,非法金融活动手段不断翻新,汉口银行以科技创新为矛,打造出7×24小时在线的智能监测体系。自主研发的反洗钱监测报送系统、名单系统和账户监测系统,如同不知疲倦的“金融卫士”,时刻扫描着线上资金流动的每一个角落。
这些系统具备“三高”特质:高效率实时抓取交易数据,高嗅觉捕捉细微异常动向,高精准定位风险源头。当可疑交易触发模型预警,系统会自动完成风险评估、证据固化,并联动业务部门启动干预流程。
更值得关注的是,汉口银行建立的数据分析模型如同一张“天网”,对全量账户进行地毯式风险排查。通过可视化关系网络图谱,系统能清晰勾勒出账户间的关联脉络,让隐藏在复杂交易背后的非法金融活动无所遁形。动态优化的监测模型与风险防控机制,如同为防护网不断“升级补丁”,确保技术手段始终领先于非法金融活动一步。
“感谢汉口银行工作人员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展现的高度责任感!”2025年,武汉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两次向汉口银行发来表扬信。这背后,是银行与警方构建的“快速响应、无缝衔接”协作机制。
在日常工作中,汉口银行将公安机关发布的涉案账户名单、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下发的行政调查令名单,第一时间融入监测模型更新。这种“情报共享、技术互通”的模式,让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如虎添翼。一旦发现可疑账户,工作人员会立即启动“监测—劝阻—报警—处置”闭环流程。
不仅如此,汉口银行还积极与同业探讨防非策略,将行业经验转化为自身防控能力的提升。通过银警协作形成的强大合力,非法金融活动的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越来越多的“钱袋子”在跨界守护中得以保全。
在汉口银行的每个网点,公众教育专区总是最醒目的存在。防非知识宣传折页整齐摆放,液晶电视循环播放着“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的警示标语和优秀宣传短视频,门楣LED屏则如同流动的防非课堂,向过往行人传递着金融安全知识。
厅堂工作人员既是业务办理者,更是防非宣传员。他们通过有奖问答等互动形式,将枯燥的金融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解,让客户在办理业务的间隙就能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数据显示,汉口银行全年参与防非宣传的网点覆盖率达100%,发放折页2万余份,接受咨询上千人次,形成了“网点即阵地、员工即哨兵”的宣传格局。
针对老年群体这一易受骗高危人群,汉口银行将防范养老领域非法集资作为宣传重点。通过走进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精准靶向宣教,用真实案例讲解“高额利息”“熟人推荐”背后的陷阱。同时,依托资金异动监测手段,按月排查养老服务领域风险线索,对疑点账户及时采取限制措施并报送监管部门,实现了“宣传+监测”的双重保护。
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既需要对外宣传的“硬招式”,也离不开内部教育的“软实力”。汉口银行积极参与“防非轻骑兵”志愿者品牌建设,让合规意识走出银行大门,走进社区街道。而“汉银学堂”线上学习平台,则通过“日练、周测、月考”的常态化机制,让全员防非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针对不同岗位员工,汉口银行分层级打造“三个课堂”:为新员工开设“入职课堂”,筑牢职业初始防线;为专业序列员工打造“从业课堂”,提升风险识别技能;为关键岗位员工开办“操守课堂”,强化合规底线意识。年度合规知识竞赛更是成为全员参与的“防非练兵场”,以赛促学的模式让“合规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
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汉口银行对武汉有着深厚的情感与责任。“服务本地、护航民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风险拦截、每一场宣传活动、每一项技术创新中。当无数老年客户对防非知识了然于心,当智能系统成功阻断一笔笔可疑交易,汉口银行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地方金融机构的使命。
未来,汉口银行将继续协同金融监管部门,发挥网点主阵地作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将继续扎实做好新形势下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发挥网点主阵地作用,把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工作落到实处,以科技为翼、以协作聚力、以宣传铸魂,做好“服务本地、服务实体、服务中小”品牌文化, 为守护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金融防线。
在武汉的街头巷尾,汉口银行217家网点如坚固堡垒,2万余份防非宣传折页传递着守护的温度,上千次咨询解答构筑起信任的桥梁。作为扎根武汉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汉口银行始终以“服务本地、服务实体、服务中小”为使命,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融入血脉,用科技赋能监测、以协作凝聚合力、靠宣传筑牢防线,在荆楚大地上书写着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